在广德市杨滩镇金阳村,有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名叫舒子江,四十多年来无微不至地照料患有精神病的弟弟,提起他照料弟弟的事,邻居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,都说:“当哥哥的能做到他这个样子,真是不容易!”说起他的故事让人倍感温馨。
1973年1月,年轻、阳光、帅气的小伙舒子海应征入伍,成为一名军人,1976年3月从部队退伍后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,像所有年轻人一样,敢闯敢拼,本以为这样的弟弟会前途一片光明,谁知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,因受刺激舒子海的精神出现了异常,患上了精神病。
年轻时舒子海的病时好时坏,因为身体的原因至今未婚,“发病时,不会烧水做饭,也不知道洗漱、整理房间,每天穿着脏衣服。”舒子江回忆说,为了在弟弟发病时方便照顾他,舒子江就在家附近打零工,一边方便照顾一家老小,一边就近照顾弟弟。
四十多年来,舒子海不发病时,自己独自一个人居住,生活基本能自理,但无法正常上班,生活来源除了靠政府救济外,其他的都是靠哥哥舒子江贴补,一旦发病了,生活就没办法自理了,此时舒子江就需要每天早、中、晚按时送饭和菜,确保弟弟不饿着;冬天早起帮他生好火,确保他不受冻;头发胡子长了,帮他理发、刮胡子;一个不留神没看住跑出去了,舒子江就骑着电瓶车到处寻找,将弟弟接回。据舒子江回忆:有一次,早起去看弟弟时挺好的,就出门干活了,没一会就听到邻居在叫他,说舒子海又跑了,他放下手中的活骑着电瓶车沿路寻找,最后还是大马路上找到他,路上来往车辆很多,非常危险,像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,这么多年舒子江就这样坚持下来,不离不弃。
但让舒子江感到欣慰的是,全家人都支持他,妻子从无怨言,总是帮着他给舒子海洗床单、被套,在舒子江忙时,帮着做饭送饭,孩子们只要有时间也都帮忙照顾生病的叔叔,如今,舒子江的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,为了生活都外出打工,照顾弟弟的重担,就全部落在了年近70岁的舒子江肩上,因为年轻时过于劳累,身体也不好,几乎失去听力,在自己身患残疾的同时还要照顾弟弟,而舒子海的病情越发严重,已经卧床不起了,大小便都需要舒子江照顾,为了方便照顾舒子海,舒子江干脆把被褥都搬到了弟弟的床上,跟他同吃同睡,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。
有一种感情,叫作手足情深。舒子江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照料着弟弟,不求回报,他用无私的奉献和无悔的坚守发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。
责任编辑:
夏 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