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我们走稳走实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的好路子-云顶国际官网唯一官方网站

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  宣城文明办  主办
  |     |     |  
让我们走稳走实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的好路子
发表时间:2024-01-11来源:宣城文明网

扎根荒山,李振海用38载为2000亩荒山披上绿装;坚守山村,石武荪40余年甘做孩子走出大山的阶梯;洪水突袭,孟二梅带领居民为近千位滞留旅客送去温暖……一个个来自基层、源自生活的好人故事广为流传,闻者无不心头一暖。

奋斗的故事总能打动人,身边的榜样总能激励人。事实证明,不论时代如何变迁,思想如何多元,社会崇德向善的底色都没有变。一颗心鼓舞了另一颗心,见贤思齐的力量被普遍激发,这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释。从宏观视野来看,以全国道德模范、时代楷模、最美人物、“中国好人”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是一个缩影,折射出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在全社会引导树立文明理念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、打造良好文明风尚的显著成效。

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既有成效令人欣慰,但我们也深知,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,特别是近年来,人们的腰包“鼓起来”、生活“阔起来”,但“脑袋”轻于“口袋”的尴尬却时而出现。高铁已是出行标配,但总有人在霸座插队中暴露出规则意识的不足;养犬已成都市风尚,但总有人因不拴绳暴露出公共意识的缺失;婚姻殿堂令人向往,但总有人在对高额彩礼的执念中暴露出生活观念的落伍……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保持同步,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。

构建匹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任重道远,我们准备好了吗?毋庸讳言,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无法回避。比如,有些宣传宣讲缺乏受众意识,虽然投入颇多、阵仗不小,但受众兴趣低、不买账,工作成了自娱自乐。这便提醒我们,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流于形式,必须持续改进创新,学会虚功实做。

改进什么?首要一条就是打破“看重过程,忽视效果”的工作惯性,应当形成一种“做了”不等于“做好了”、“完成了”不等于“完成好了”的自觉。树立用户思维、坚持结果导向,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。北京在开展“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”专项整治行动中,除了依靠摄像头、交警等传统力量,还鼓励媒体建言献策、广大市民“随手拍”、机关单位认领路口,全市上下广泛参与且都有获得感,整治效果事半功倍。长春市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巧妙地将政策宣讲、咨询义诊、非遗剪纸、修脚理发等内容安排在大集之中,既顺应了市民的生活习惯,又润物无声地开展了工作。可见,多从群众需求出发,才能减少排斥感、增加获得感,风格上“接地气”,叙事上有“烟火味”,更有益于文明入脑入心。

如何创新?路径很多,一个重要的方法在于“互联网 ”。精神文明建设是做人的工作,人在哪儿,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。今天,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,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发力点也在互联网。人民日报等媒体推出的“军装照”“牵妈妈的手”等网络活动,操作简单、互动性强,让拥军爱军、亲情孝悌等宏大概念有了微观表达。多家网络媒体联合开展的“文明中国”主题采访,综合运用新闻报道、人物故事、话题互动、骑行直播等多种形式,联通网上网下,让各地的文明故事通过“网络立交桥”有了立体呈现。“北京swat”“好客山东”“成都市场监管”等一众抖音号,紧跟潮流、频频玩梗,让政府工作、城市风光、民俗历史等内容有了生动表达。事实证明,“互联网 ”不是简单的“位移”,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,即更加注重前沿技术的应用,更加强调打破“次元”的互联互通。强化大众意识、拿出真情实感、善用技术手段,精神文明建设完全可以出新出彩出圈。

道在日新,艺亦须日新。舆论环境、媒体格局、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,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改进创新带来了无尽可能,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。成功案例或许无法一键复制,但可以举一反三、汲取经验,力争“解剖一只麻雀,解决一类问题”。新的一年,在改进创新中让文明成为更浓重的时代底色,这是我们的责任所系,也将成为我们对全社会的最大贡献。(崔文佳) 

责任编辑:

李思雨 一审:雷志红 二审:汪静怡 三审:吴丹
"));
网站地图